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处大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山东大学堂。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清廷《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是年11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的基础上正式创办了山东大学堂,1926年改为山东大学。此前,山东尚无公立本科大学。奉系军阀张宗昌执鲁后,于1926年6月3日下令组建山东大学。7月24日将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等6个学校合并正式组建公立山东大学了,这是山东最早的一所大学。学校设文、法、工、农、医5个学院,设有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纺织、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并附有中学。学制:文、工、农三院为4年,法、医两院为5年。
办大学,首先要选好校长。山东大学校长的人选,张宗昌想到了他的老师。据说,张宗昌虽是大老粗一个,但他当了山东督办以后,为了标榜自己附庸文雅,便敬重文化人,拜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原清末状元王寿彭为师。组建山东大学,校长的人选当然非他的老师莫属,随即任命王厅长兼任山大校长,历史把王寿彭推上了最高学府的要职。
王寿彭(1875.4——1929.7)字次篯,号眉轩。山东潍县西南关新巷子(今潍坊市潍城区新巷子即“状元胡同”)人,他的出身既不是名门之后,也不是官宦之家。少儿时,因家境贫寒,便随其粗通文化的兄长读书,兄长对其要求很严,王寿彭既聪明又刻苦,学业大进,很快显露出他的出众才华。父亲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便省吃俭用,将他送入私塾,并拜当地颇有声望的某私塾康师傅为师。王寿彭对读书的专心,学习书法的精进,深受康师傅的称赞,他确信这位聪颖的学子“孺子可教”。
王寿彭受到的教育也是“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教育。父亲更是“望子成龙”,经常以街坊曹鸿勋得中头名状元、做了大官为学习的榜样来教育孩子。“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就成了王寿彭学习的动力,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17岁在县、府试中名列案首,考取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捷进士,殿试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随载泽、端方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政治、实业与教育,回国后撰写了《考察录》一书。宣统二年(1910年)又被派赴武昌,出任湖北堤学史,署湖北布政使,创办“两湖(湘、鄂)优级师范学堂”,为两湖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又首创了“预算制度”,使学校办学经费专款专用。他的业绩受到清廷褒奖,又擢升湖北署理布政使并兼任巡抚。辛亥革命后,曾充任黎元洪总统府秘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翌年兼任山东大学校长。
1926年8月5日王寿彭到职视事,并挂出了自书的“山东大学”校牌。在开学典礼上,他发表了《读圣贤书,做圣贤事》的训词。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王寿彭当众做出承诺:哪位学生如果连续两个学期获得甲等第一名,他就给谁题写一副字。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在山大附中读书,成绩出众,连续两个学期都得了甲等第一名,王校长履行自己的诺言,给季羡林写了一副对联曰:“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另外还给他写了一个扇面,将清代诗人厉鹗所作一首诗恭录于上。在扇面末端王寿彭题写“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午,羡林老弟正,王寿彭赠”。这体现了王寿彭在学文面前的平等理念和对晚辈发自内心的激赏与呵护之情,季羡林曾回忆说:“一个教育厅长兼大学校长的硕士之士,能对一个16岁的学生称老弟,看来是相当没有架子的,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开明的人。”作为学生能得到状元的亲笔字,自然倍感殊荣,视若珍品。
王寿彭为创办山东大学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从经费的筹措到学科的设置,直至聘用教职员工,件件事情他都亲自过问。为了搞好教学,他广揽有学之士:如由清末拔贡,精通经学、古文,有“山东才子”之称的王宪五任文学院院长;曾留学日本的朱正钧任法学院院长;曾留学德国的王公旭任工学院院长;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郭次璋任农学院院长;医学院院长由曾留学日本的周颂声担任。这样山大在成立之初就有了一支阅履厚重的师资队伍,为树起重视教学、重视研究的学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充满着科学、民主和进步的生机。
在王寿彭任职期间,正是社会极端动荡、办学环境极其恶劣的阶段,学生罢课闹学潮经常发生,督办公署也不时到学校搜捕进步学生,王寿彭出于诚心爱护学生,也只能偱循诱导,谆谆告诫学生要明哲保身。王寿彭曾数次只身去督署要人,有部分学生被他带回学校,避免了遭受迫害。
1928年,王寿彭因山大的经费问题与财政厅厅长杜尚发生争执,张宗昌又偏袒杜尚,王寿彭一气之下辞去校长职务。若深究原因,其办学思想陈旧保守,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受到师生的强烈责难,这也许是他辞职的主要原因。同年,北伐军兵进济南,王寿彭逃往天津,翌年(1929年)7月,在天津病逝,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