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教育网讯 5月2至3日,《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三“秦至清末:中国社会形态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研讨会紧紧围绕秦至清末社会形态性质,提出“究竟何种概念方能把握秦至清末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出发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了某些重要共识。
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武汉大学冯天瑜,清华大学李伯重、秦晖、汪晖、仲伟民,北京大学张希清、何怀宏,中国社科院王和,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南开大学李治安,中山大学荣剑,复旦大学李若晖,河南大学李振宏,苏州科技学院叶文宪,山东大学张金光、孟祥才等当前国内学术界和思想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期间,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会见了与会代表,副校长陈炎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20多位与会专家对秦至清末的社会形态基本形成了如下重要共识:在秦至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与现代社会不同,权力因素和文化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因素。与会学者着重把“国家权力”和“文化”的概念,引入了社会形态的研究和命名当中,认为自秦商鞅变法之后,国家权力就成为中国古代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塑造国家权力,而是国家权力塑造了整个社会。从秦至清末中国古代社会这一真正的历史基因出发,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了用诸如“皇权社会”、“帝制时代”、“帝国农民社会”、“郡县制时代”、“选举社会”等多个命名来取代“封建社会”的主张。这次会议不仅宣告了学术史上的一个旧阶段的正式结束,而且将成为一个“由破到立”、彻底解决这一重大学术问题的转折点。
本次研讨会高手云集,各路学术名家激烈碰撞,实现了“《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小规模、高层次、大动作的初衷。《文史哲》人文高端论坛于2008、2009年已连续举办过两届。据悉,2011年文史哲编辑部将结合60周年刊庆,以“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题,举办第四次高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