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肇祖先生是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哲学、文学、历史、民俗学、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成就。易学虽非容肇祖专门研究对象,但《占卜的源流》及其著述所涉及的易学内容,体现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彰显了他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在中国易学发展与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
《占卜的源流》一文刊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卷第一册,初经发表即成为“当时很受瞩目的一篇长文”。这篇文章后被收入《迷信与传说》(1929),该书是容肇祖“民俗学研究的一本代表之作,也是我国民俗学运动初期的一本极重要的著作”。此后,《占卜的源流》与《迷信与传说》多次被海内外引用、转载和出版,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回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与易学研究可以发现,他在文中对《周易》文化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历史研究方法,从民俗学角度,探讨了经典文献、迷信现象与历史文化的关联,展示了如何通过跨学科融合的视角审视传统文献和文化现象。其见解与分析方法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议题的有效路径,被后来的研究者所沿袭并深化和拓展,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特别是民俗学及易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其文字,以证古史”,是容肇祖以甲骨文发现探究《周易》起源和早期历史的重要思路。19世纪末,甲骨文的发现、发掘与研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王国维曾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容肇祖较早根据当时殷墟甲骨的“实物的证明”考察殷商时期占卜状况,进而“从古占卜的研究,以明探它的起源,又从今占卜的流变,以寻它的支裔”。他指出,通过殷商书契可以考知当时凿、钻、灼等卜法,刻辞以记卜事和所卜吉凶为主,其中卜事以祭、猎、岁时风雨占多数,但还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卜辞。相较之下,周代龟卜与占法由简单变繁复,筮法与筮辞表明这一时期“用蓍”显著,而《周易》作为汇集占辞而成的占筮家的参考书,可能于成康时期开始成型,大体定型于殷末至西周初年,春秋以后广为习用,再经孔子扩充哲学内涵而儒术化。从甲骨卜辞和传世文献等来看,占卜活动经历了通过观察龟甲或动物骨头上的裂纹来断吉凶的龟骨卜占阶段、通过揲蓍求卦来断吉凶的筮卦占阶段,再到以卜筮为形式以体现儒家德义思想为内容的《周易》古经形成阶段。容肇祖的分析较为符合早期占卜与《周易》文本形成历史,其文加深了对早期易学历史的认识,而且适时地引入新出土文献,为后世学者探究早期易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野。
占卜源流和周易演变是中国易学史、文化史研究的复杂问题,容肇祖从历史发展的脉络考察二者起源、分化、交叉与异同,是近现代系统考察中国术数(学)史的先驱。他认为,《周易》虽然经过哲学化和儒学术士化,但仍旧保留了筮占神秘性质,成为汉代经学核心典籍的同时也作为占筮、征验使用,在它的影响下出现《焦氏易林》《太玄》,魏晋时期的王弼《周易注》与《周易参同契》则老庄化、哲学化和丹术化,及至宋代司马光《潜虚》仍体现《周易》的哲学性和占筮性;占术方面则发展出以钱代蓍、结合天文和五行等进行占验、杯珓占、签占等。该文剖析了《周易》发展过程中的哲学化、丹术化、官学化的历程,更难能可贵地揭示了易学与术数文化直接而复杂的关系。《周易》作为卜筮之书却衍生出精微哲学,其占验性质与用途也持续发用,始终对易学或明或暗起到辅助作用,二者在中国文化、传统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经学易和现代易学主要是以思想、历史和文本探讨为主,容肇祖的研究填补了对于古代占卜和术数文化历史研究的空缺。同时启发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既要保持批判与审视的态度,也要增强历史认知,提升对复杂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在客观研究基础上去伪存真。
民俗学资料与方法的应用,是本文最有特色之处,也是容肇祖开启的易学研究新思路。在广泛征引历史文献的同时,他对当时占卜术加以调查、搜集和整理,如在广州就搜集签书十八种,总达三十六种之多,为撰写文章提供翔实资料。通过分析签数、吉凶、内容、解释特点、签占方法等,容肇祖发现,签书内容远祖《周易》《易林》而近仿《灵棋经》,都是《周易》的支流余裔。其见解揭示出《周易》作为权威典籍在古人认识世界、思维模式和世俗应用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在术数占验的背后,是人解决危机、灾难和不确定性的需求,潜藏着以德为统率、唯变所适的生活智慧。正如学者所论,“作者把古籍记载与民俗资料结合起来,广考博辨,正本清源,为破除迷信、还原历史做出了可贵的努力”。这种融合民俗资料进行学术研究的方式,在今天仍然是研究易学应予继承发扬的学术进路。
《占卜的源流》之撰,深植于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追求科学、反对迷信的时代精神背景,也深受容肇祖个人经历与哲学思考的影响。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科学”概念与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深刻影响。他早年分析妙峰山进香者心理时指出,人是理智的动物,情感亦不可少,宗教信仰是最大的情感,因之于人受传统、制度、习俗、环境、人生等多方面作用下产生的慰藉需求。占卜活动与之类似,然而一旦沉迷其中,再由传统延续、术士言辞、传说影响,构成迷信者一种系统之观念,自难解脱。就现代学术研究而言,巫文化为人类文明肇始之端,承认其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历史延续与演变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容肇祖对《周易》、占卜与迷信的研究,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古史辨派的影响,体现了近现代以来易学研究中崭新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独特轨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启发意义。易学文化的核心要义是生生之道,讲求仁智统一,目的是实现人的使命、人的功能,即配合天道来参赞化育整个世界的生命。而要化育整体生命,首先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容肇祖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积极为中国哲学学科发展、思想史研究、民俗学运动奉献毕生精力,将自身生命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之中,践行了易学参赞化育、生生不息的精神,是易学文化精髓的真实体现。
(作者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