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电 24日,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成立大会于中心校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文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校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出席大会。大会由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主持。
任友群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工科高等教育发展和工程师培养,深耕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成立了一批新型工程拔尖育人平台,入选首批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各参会单位携手,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优化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新生态,加快构建创新引领新格局,共育心怀“国之大者”的卓越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栾宗涛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制度和政策保障;二是依托高水平工科特色高校提供强力支撑,满足在硕博层面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高定位需求;三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希望山东大学在山东省大力支持下,走出一条扎根齐鲁大地的培养新路,为全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提供山东样板。
龚文东表示,推动成立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组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对于支撑山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要凝聚校地合力,有组织培养卓越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李术才表示,作为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长单位,山东大学将联合各大企业及兄弟高校一道,聚焦服务国家急需领域,以国家重大战略、行业前沿变革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聚力解决国家工程建设关键领域 “卡脖子”技术难题;强化企业主导、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通过共建创新平台,进一步促进校企共赢发展;推动全程联动,强化体制机制融合,形成有组织的卓越工程师育人合力,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山东样板”,共同为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文健作为企业理事长单位代表发言,他表示,山东大学与中国中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设备共享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是校企深化产学研合作、携手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培育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具体行动。双方将共同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人才,努力造就更多创新主体,开拓更多创新赛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成立大会上,王复明、陈文健、栾宗涛、任友群、李术才、龚文东等为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栾宗涛为山东大学、中国中铁颁发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长单位证书,李术才、陈文健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等理事单位颁发理事单位证书。
栾宗涛、龚文东、王浩等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揭牌,王浩颁发理事长单位证书。
王复明院士以“‘产科教融合’共享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坝道工程医院”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介绍“工程医院”项目如何解决“大土木”基础设施检测、诊断、修复、抢险迫切问题。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工部副部长,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韩勃作“服务国家战略急需 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山大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新高地”工作报告。
会前召开了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名单,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和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人选和理事会章程。
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以“党建铸魂引领、服务国家急需、有组织育人”为人才培养主线,超常规布局招生,建立校企深度协同的强链接项目育人机制;学科交叉,赋能新质生产力;工学交替,打造“实战”育人平台;分类评价,走通卓越培养“最后一公里”;国际交流,提升工程师全球影响力,形成以国家战略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山大模式”。
山东省科技厅总工程师张兴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永华,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葛志强;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夏宁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彦辉等省内外高校领导;北京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代表,中国船舶等14家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代表,浪潮集团等13家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企业院所单位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培养单位负责人,2022、2023级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导师和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