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姜申涛 报道
6月24日,备受关注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正式出炉。山东共斩获35个奖项,其中,由山东高校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学校:山东农业大学
获奖项目: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
获奖奖种等级: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山东农业大学获3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其中,资源与环境学院杨越超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控释肥具有显著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的特点,团队围绕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紧盯制约我国绿色缓控释肥料创制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聚焦新型肥料创制与工程化技术研究,以控释肥料产业的“绿色化、清洁化、高效化以及安全化”为导向,历经 10 余年联合攻关,成功创制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有力地推动了新型肥料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学校:山东大学
获奖项目: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奖奖种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承慧主持完成的成果“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大学作为参与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
此次获奖是张承慧教授继2016年度、2020年度之后,第三次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是新能源电网的“超级稳定器”,对平抑新能源波动、调压调峰、削峰填谷意义重大。但其内有电-化-热多能耦合,外有高压大电流瞬时即变,是工作机理复杂、安全风险最高、研制难度极大的新能源战略装备,被列为国际重大前沿挑战。张承慧教授带领团队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际龙头企业长期合作,协同攻关,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级测试-装备级制造-场站级管控”全链条创新突破,合作研制成功大容量储能及测试系统等系列新产品,完成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新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支撑了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巨大。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测试与控制新技术开创了我国领跑全球储能科技与产业新格局,被誉为“应对全球碳中和战略的中国方案”,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为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双碳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空间科学研究院教授徐天河参与完成的项目“全球坐标框架建立与毫米级历元框架维持关键技术”、齐鲁交通学院助理研究员成帅参与完成的项目“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胡天亮参与完成的项目“复杂装备数字孪生运维管控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未来技术学院参与完成的项目“深部煤炭数智化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山东农业大学
获奖项目:花生抗旱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获奖奖种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油量、种植效益及总产均居油料作物首位。我国70%以上的花生种植在丘陵山地和平原沙质瘠薄地常因干旱胁迫造成减产20%-50%。
山东农业大学万勇善教授带领的花生科技创新团队,历经20余年潜心研究,突破了花生抗早与高产协同改良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协同改良抗旱性和补偿生长能力的花生抗旱高产育种策略,发明了水早同步、水早交替抗旱育种技术,构建了生理育种和分子育种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6个抗旱高产新品种,创3项抗早品种高产纪录,满足了不同生产条件和不同用途的需求。
其中,山花9号推广面积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位,为提升我国油料产能和保障粮油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获奖项目: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
获奖奖种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海水鱼养殖产业长期面临精准营养研究缺乏及高效配合饲料开发技术落后等“卡脖子”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艾庆辉教授带领团队历经数十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以大黄鱼、花鲈、石斑鱼等我国海水鱼养殖代表种为研究对象,构建和完善了基于营养代谢和营养免疫理论的海水鱼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成功开发了非鱼源饲料原料高效利用技术和绿色靶向添加剂应用技术,建立了海水鱼精准营养配方体系,并研制了一系列海水鱼绿色高效配合饲料,为海水鱼定制了“健康营养食谱”,并在水产饲料龙头企业推广应用,目前研究成果已覆盖超过全国80%的海水鱼配合饲料,有力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