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暨数学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大家共同缅怀潘承洞先生为我国数学和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并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和育人情怀,并共话数学创新人才培养,探讨数学学科发展。
潘承洞 山东大学供图
是数学家,也是教育家
潘承洞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潘承洞先生的学生代表、山东大学副校长刘建亚介绍,在数学领域,潘承洞以全面系统论述“哥德巴赫猜想”而闻名于世。在国际数论界,人们把潘承洞与华罗庚、王元、陈景润并称为中国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1962年,年仅28岁的潘承洞证明了命题“1 5”,这是对当时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一大突破。1963年,潘承洞证明了“1 4”。这些成果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实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潘承洞自1961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山东大学工作后,始终站在三尺讲台,乐教爱生、立德树人。自从1978年国家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起,至1997年去世,共指导培养了14名博士研究生和20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我国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数论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等。目前,他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解析数论研究的中坚力量。
于山东大学而言,他奖掖后学、提携青年教师成长,为山东大学今天的学科布局和特色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话数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围绕数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认为,数学强国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投入数学研究中,还需要现有的数学家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励建书表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应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优化课程设置,注重效果评价,让教育教学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真正作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制造、金融、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以数学的发展和进步为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希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等领域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数学发展论坛现场 山东大学供图
“对于年轻学者的数学研究及数学教育领域,我们应倡导‘去功利化’的理念,让学术回归纯粹与热爱。”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表示,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持之以恒地钻研,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方能真正孕育出数学领域的“璀璨新星”。
与会嘉宾还围绕数学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要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学科深度融合,赋能课程体系改革,提升交叉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性和前瞻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亚湘指出,数学学科的发展要主动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建设有利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
袁亚湘表示,创新人才应具备卓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行动能力,学科交叉、融合类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学科壁垒,提升他们的综合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应用复杂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建议,工科院校以math for ai与ai for math为主线,以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智能计算等核心数学问题为抓手,搭建人工智能与数学的桥梁,争取在智能计算的理论和算法上取得突破,推动数学学科与强势工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表示,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分享了宝贵经验,指出了数学学科及数学创新学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各自的探索和实践。“此次论坛将为数学学科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潘承洞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聘任仪式,该基金将用于奖励在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激励更多才俊投身数学研究。《潘承洞影印文集》发行仪式、《潘承洞画传》和纪念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专题展启动仪式同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