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校,他们有啥初体验?-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新生入校,他们有啥初体验?-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物“定制人才”、非遗保护专业、公费师范新生……

新生入校,他们有啥初体验?

发布时间:2024-09-10 08:41:48 发布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

巩金婷记者赵天羿摄
点击查看原图
陈尚霄记者张舒摄
点击查看原图
李锦平记者张舒摄

随着秋季新学期的开始,驻鲁各大高校迎来2024级新生。文物“定制人才”、非遗保护专业、公费师范新生……校园的初次见面让新生们惊喜满满,为未来而来的“萌新”们也在努力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比文物还稀缺的“文物全科人才”

  9月3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考古学院,山东首批60位文物全科人才新生全部报到完毕,正式开启大学生活。记者了解到,这批学生来自全省16个地市,大多出生于2005年、2006年,包括女生46名、男生14名,投档成绩在606分至641分之间。

  来自济宁的大一新生陈尚霄以606分被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录取,前来报到之前,她已经做了不少“功课”,“暑假期间,我参观了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的三星堆博物馆、长沙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峡博物馆,馆内不仅有文物展品,在文物保护与修复展馆中,还能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的过程。”陈尚霄说,参观时,现场的工作人员正拿着一把小刷子刷一件文物,他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技艺令人肃然起敬。

  对于为什么选报文物全科人才,陈尚霄表示,“这是我与考古专业的一场浪漫双向奔赴。我高中时就对历史课程非常感兴趣,考古学除了历史知识,还涉及生物学、化学知识等,综合性非常强,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既有向往也是挑战。此外,为了更加了解这个专业,我还在暑假研读了《考古与文明》《考古四级》 等科普类、散文类的考古学书籍。”

  “这批定向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跟过去培养的考古学专业学生有两点不同之处。”陈尚霄介绍,“一是更全面,尤其是在知识面上的拓展与往年培养的研究型考古人才有所区别; 二是突出‘适用’,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考古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管理、行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文物全科人才新生开学后会学习《考古学导论》及历史大类的通识类课程,后期过渡到考古文博类专业课程学习。培养的后两年,学院会安排学生参加田野考古实践、博物馆实践、文物保护实践和参观实习,为定向就业作准备。

  山东是全国文物大省,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质高,保护任务繁重。为有效解决基层文博单位人员匮乏、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今年4月,《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出台,提出将依托山东大学用五年时间为各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免学费定向培养不超过300名文物全科人才。今年已经完成了60个名额,根据计划,未来还有240个机会。记者了解到,每年年底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统计汇总各市文物全科人才需求情况,并根据工作实际和文物保护事业单位编制、岗位等情况安排招生计划。

  文保专业不只给文物“治病”

  前几年,有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大江南北。提到文物修复,你的脑海里是否浮现了许多画面,青铜器上的斑驳痕迹轻轻滑落,古书画的装裱补色清洗,纺织文物出土后重焕生机……一代代“文保人”通过精湛的技艺让古今历史通过文物对话。那么,文物保护与修复是怎样的一个专业?

  巩金婷是山东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研一新生,她告诉记者,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招生高校开设的专业方向各有不同,山艺主要包括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器物的保护与修复。巩金婷报考的就是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方向。“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个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工作,很磨炼人的耐性,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从事这个行业要喜欢文物,还得有一种情怀。”巩金婷的本科就读的就是山艺文保专业,并凭借优秀的综合素质和个人潜力推免保研,“因为喜欢,吃再多苦也值得。”

  “这是测色仪,这是厚度仪,这是除尘仪,这是光学显微镜……”在专业实验室内,巩金婷对于各种用于文物修复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如数家珍,“借助科学仪器检测设备,修复师可以确定文物上污染物的成分甚至是化学组成,这些仪器辅助文物修复师选择更适合的方法和材料来清洗、处理文物。”文物修复,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科技的介入让文物修复师能更好地解读文物。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修复。”巩金婷介绍,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是检测分析、本体修复、预防性保护,“文保人”需要做到的是延长文物的“寿命”,“修旧如旧”,而不是把文物修复得如新作品一般。“制作工艺的研究、年代测定辨伪、病害诊断评估、环境监测调控、本体修复、复制仿制、日常养护等,这些都是文物保护工作,这个专业是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文物保护修复专业课程不仅重视理论学习,还得掌握学习考古、生物、化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并且关注技艺的磨炼,增进对前沿材料和设备的了解,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看似小众,其实就业对口性很强。”巩金婷表示,毕业生可以进入文博单位、文化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也可以选择到艺术市场,从事艺术品收藏、拍卖、鉴赏等工作。此外还有文史类自由撰稿、艺术作品修复、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部门、教育单位、文化创意领域等就业方向可供毕业生选择。

  努力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一新生李锦平有两个身份,她凭借高考成绩628分成为山师大今年省内录取新生最高分,同时她还是一名立志投身教师行业的公费师范生。“教师是一个很浪漫的职业,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李锦平说,自己优秀的成绩来自老师的帮助和培养,这也让她对教师职业充满敬仰和向往,“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如今李锦平成功“圆梦”,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道路上奋力奔跑着。

  “我来山大报到啦!”9月2日,淄博罕见病男孩董昊轩顺利完成报到手续,成为山东大学的一名本科新生。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董昊轩,只有4根手指能动,凭借着对生活的热情,他在2024年高考中考出了645分的好成绩,被山东大学数学系录取。他告诉记者,入校的第一天,自己就“打卡”了山大图书馆,还去参观了校园内著名的“八马同槽”雕塑以及“音乐会小树林”,整洁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让董昊轩一下就喜欢上了新学校。“特别开心,期待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希望能交到更多的新朋友!”轮椅上的董昊轩笑容灿烂。

  来自济南的曹轩宁和青岛男孩王敬然都是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2024级本科新生。曹轩宁告诉记者,她在报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的就是非遗专业,一是觉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够得上专业分数线,另一方面她本身喜欢历史学科,对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一个有“专业壁垒”的选择,四年时间总能学到“真才实学”。

  王敬然从小学练习书法,小小年纪已经有十几年的功底,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他在父亲的建议下报考了山艺的非遗专业。“我觉得自己是个‘淡人’”,王敬然笑着说,这种喜欢安静又耐得住寂寞的性格反而成了他钻研书法艺术的优势,“在大多数人的传统印象中,一说非遗传承人,是大多年纪偏大的中年人或老人。”王敬然表示,“作为‘05后’,我们代表的是非遗传承的青春篇章,希望自己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