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名字 高洁的师魂 ——2024年“最美教师”群像扫描-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闪亮的名字 高洁的师魂 ——2024年“最美教师”群像扫描-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 媒体聚焦 > 正文

闪亮的名字 高洁的师魂 ——2024年“最美教师”群像扫描

发布时间:2024-09-18 08:32:45 发布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奋进之路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日前向全社会发布2024年“最美教师”,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和强烈责任担当。

培根铸魂,以文化人

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为凝聚文化向心力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启动的山东章丘焦家古城考古从城池营建、王权产生、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礼制起源等角度,与良渚一道,为“古国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系统性证据。

主持这一项目的,是山东大学教授王芬。二十多年如一日,她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先后带领10个年级的本科生、16个年级的研究生长期扎根田野,高质量完成考古实习任务。即墨北阡、邹平丁公、日照两城镇、上海松江广富林、章丘焦家和安徽固镇垓下等遗址,都留下了师生们的身影。“扎根田野考古教学,潜心考古学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宏观的田野理论构架能力、过硬的田野遗迹辨识能力、精细的田野信息提取能力和综合的分析阐释能力,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这是我不变的追求。”王芬说。

“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这是1988年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对兰州文理学院教授高金荣的评价。让早已凝固在时光里、壁画上的舞姿再次焕发生机,就是高金荣一生之事。20世纪50年代,高金荣响应号召,从首都来到西北。如今,年近90岁的她依然坚守在敦煌舞教学一线。

1979年,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在全国引发轰动。高金荣立志开创一门敦煌舞蹈课程。通过研习千万尊彩塑和无数幅壁画,她将静态的造型“复活”为生动鲜活的舞蹈艺术,创建了以“教材、人才、剧目”为重点内容、风格独特的敦煌舞教学体系。

在高金荣的带领下,敦煌舞教学得到发展,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得以源源不断培养出来,敦煌舞教学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艺术赋能思政教育,发挥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

攻坚克难,至诚报国

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国产航母、新一代飞机……在这些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技术创新团队忙碌的身影。这支由苏东林院士领衔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持完成了30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攻关任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电磁魂”是苏东林一直对团队强调的。从第一代教师宋丽川响应号召回国,在北航建设我国首批电磁场专业开始,“矢志不渝、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电磁报国”的情怀就在团队师生的传承中不断积淀。打破封锁垄断、填补技术空白,这支最美教师团队出成果,也出人才。骨干教师中,45岁以下占比超70%,7名国家级领军人才成长起来,95%以上的研究生毕业后投身国家和国防建设主战场。

努力让飞机零件制造更科学、更便捷、更精细,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周树强的不懈追求。从教16年来,他锤炼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先后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教师组冠军、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周树强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先后15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9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带出了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在生命科学领域,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率先攻克生长因子新药研究的卡脖子技术,培养了一批“杰青”“长江学者”“优青”等国内生物制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躬耕不辍,点亮未来

1992年,大学毕业的黄柳平来到遥远的粤东山区兴宁市。20世纪90年代的兴宁,经济落后,缺少玩具和教具,山区幼儿园大多只有发旧褪色的塑料积木、简易纸牌和几本小人书。“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和想象力。”在黄柳平的带领下,教师们用废旧塑料桶、几块硬纸板做成了小推车;旧挂历纸摇身一变成了漂亮的头饰、道具;月饼盒、旧纸箱能制成智力拼图、飞碟;奶粉罐拼接起来就成了锻炼幼儿平衡力的梅花桩;从裁缝店“讨来”的废布条变成了抛接玩具。

“幼儿教师需要极致的细心与耐心,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温暖和爱。”黄柳平说。自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以来,珠三角城市的多个教育集团曾先后高薪邀请她任教,但黄柳平回答得很干脆——“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我!”

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彭玉生从教28年来,遍访村里1000余户村民,劝返50多名辍学学生,资助40多名贫困学生。在山村小学,他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利用当地条件建起“科学殿堂”,帮助180多位山里娃走进大学。“我的命运因知识而得以转变,我希望坚持到最后一刻,用知识的力量去点亮更多山里孩子的未来。”彭玉生说。

34年从教,辗转六所学校,50岁时主动申请到乡镇中学支援工作,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于洁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坚持“不惊扰、不打击、多打动”的教育信条,她和学生们共写师生日记,以书信、日记的形式留下了42万字的“成长历程”。贵州省遵义市启智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兴露用耐心和匠心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用爱心帮他们跨越身体残缺带来的障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校长周晓玲用心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各民族少年儿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最美教师”是他们共同的名字。他们以躬耕态度、仁爱之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