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融合育人启动仪式在中心校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外文局、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学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建设书写新篇章。
仪式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主持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倪万介绍专业建设情况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倪万首先介绍了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建设情况。据介绍,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独立建院,是中宣部、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十家“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之一。学院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山东省唯一新闻传播学特色优势学科。学院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充满发展活力。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97%,具有海外博士学位和一年以上海外经历者近70%。
为响应中央号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山东大学2023年获教育部批准正式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由新闻传播学院招生培养,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组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本科班。据悉,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此前在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上均设有国际传播方向。至此,建构了完整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首届学员是采用入校后面向全校“海选”的方式进行的。今年4月8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面向全校2023级本科生发布了“海选”公告。报名条件中,除要求”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国际新闻与传播感兴趣、有志于从事国际新闻与传播相关工作“之外,还要求学员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中文表达能力,“原专业平均绩点位于所在专业前60%,高考英语在130分及以上或雅思6分及以上,无任何不及格课程。”经过选拔,来自全校多个学院18名有志于从事国际新闻于传播工作的优秀学子入选。
作为学界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曙光教授现场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建设的经验。他表示,专业的发展应以国家顶层设计为基础,要有全球视野。山东大学设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顺应时代与国家需要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愿与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起为“讲好中国故事”协同发力,做出新的贡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在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启动融合育人“生正逢时”。他说,山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展势头强劲,又是儒家文化发祥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山东大学以文史见长,学科门类齐全,建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好山东省和山东大学的丰富资源,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必将大有可为。”孟建教授表示,国际新闻与传播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勇于超越,敢于创新,凸显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孙明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因为“大块头更需要一副好嗓子”。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设立,为国际传播学科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孙明认为,国际传播是立体的、全面的、战略的、复合的,因此,在专业建设上可以采用“国际传播 ”的模式,“把国际传播与具体领域叠加,才能更好地赋能国际传播,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她期待中国外文局与山东大学在未来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培养有情怀、有热情、有目标的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力量。
仪式上,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为与会学界、业界专家颁发了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建设专家顾问聘书。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帅表示,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未来走向一定是坚持以育人为使命,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下一步要依托学校深化同类学科融合发展的改革机遇,在校内探索山东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关领域的教学学术联合体的建设。同时,要与校外党政宣传文化领域职能部门、媒体机构一起,探索人才共有、成本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共建体制机制,形成国际传播的育人合力。”
据悉,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以此次启动仪式为契机,持续深化落实《新文科建设宣言》,以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国立场、开阔的全球视野的高端化、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和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预备队”和“后备军”为目标,加强与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打造融合育人的新文科模式,培养适应我国国际传播战略需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