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基石。近日,以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为指引,山东大学在中国网特别推出“图强报国山大人”系列报道,聚焦在教学科研一线敢闯敢创、矢志创新的青年人才,讲述近年来学校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展现山大青年学者弘扬教育家精神,担当时代使命,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不懈追求与卓越贡献。
走进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南大门,“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十二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更是深深植根于经济学院副院长张群姿教授心中的赤诚信念。
张群姿,山东淄博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高端金融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齐鲁青年学者、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留学期间,张群姿始终坚持“一定要回国”的信念,学成毕业,她第一时间回到祖国,走进山东大学,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在科研领域精耕细耘,一步一步实践着自己的报国之志。
留学经历坚定报国志,学成归国山大讲台育新人
受家庭氛围影响,张群姿自小就对经济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到德国弗赖堡大学、瑞士金融学院和瑞士洛桑大学深造,取得了金融学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博士论文曾获瑞士沃州bcv最佳博士论文奖。
为延揽各方优秀青年人才,山大搭建了齐鲁青年论坛、海外工作站、“云招聘”、以才荐才以才引才等为核心的全球立体化引才聚才网络。2014年,张群姿博士毕业。在美国aea(美国经济学年会)的招聘上,她与山东大学结缘。当时,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招聘团队详细介绍了学校、学院的人才引育制度以及求贤若渴、真心爱才的学术生态环境,让张群姿倍感踏实和亲切。“我是山东人,骨子里有很深的家乡情怀。”张群姿介绍,家乡人的诚恳和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山东大学强大的综合实力,让她毫不犹豫接受了经济学院的邀请,成为经济学院的一名讲师。
在张群姿看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最直接的教书育人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个人的知识积累。自2015年3月2日第一次登上讲台至今,张群姿的学生已有千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30人。如今,她依然承担着《公司金融》《可持续创新与资本市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张群姿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一步步得到了认可,她所负责的本科课程《公司金融》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她自己也相继获得了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学能手”、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本科生优秀论文指导奖等荣誉。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作为经济学院副院长,人才的引进也是张群姿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山大很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人才体系。同时,学校会给学者提供科研启动基金,资助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张群姿介绍,学校以人才培养和发展为根本目的,推出“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青年学者”“优秀青年教师特别评审”“特别资助类博士后”等青年人才项目,改进遴选程序办法,不唯帽子、不唯论文,重点考察业绩、能力和学术竞争力,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均可得到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支持培养。
此前,张群姿就是通过申报校内齐鲁青年学者,从助理研究员破格晋升教授博导,在“齐鲁青年学者”支持期内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实现了近年来学部、学院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的新突破。
如何把海归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张群姿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真心爱才、精心用才的学术生态环境;完善的激励制度、考核制度是人才引育的关键。”张群姿介绍,激励制度可以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激发更多的生产力;考核制度则涉及底线问题,决定人才的去留。
此外,张群姿十分重视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她说:“人不是机器,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愿意归属的组织。”比如,在海归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学院会为每一名要引进的人才单独设立一个服务专班,人才的所有需求,均可以在直接对接服务专班得到解答。至今,张群姿已协助学院引进青年海归教师8名,成功吸纳2名青年优秀海归教师向党组织靠拢。
“国家需求是科研方向”,跨学科团队协力攀登科研新高地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期,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同时也应看到,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经济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成为保障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学者,在张群姿看来,“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学者有祖国。做科研,要瞄准世界前沿不断突破,更要立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基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科研理念,张群姿带领团队围绕宏观层面的罕见灾难风险如何影响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中观层面如何有效刻画金融市场风险并评估其经济效应、微观层面如何识别交易行为风险并厘清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等展开了深度研究,并多次在jfe、ms、jfqa等金融学、管理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其中,张群姿本人在国际顶尖utd24和ft50期刊发表3篇论文。
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于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当然,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得益于张群姿高效能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
张群姿的科研团队成员背景涵盖多所院校、多个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背景的助理教授、具有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和金融学博士背景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经济学院的硕博研究生们。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的多层次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学科背景的交叉促使团队发挥了1+1>2的协同效应,在人工智能与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金融风险领域形成了独具竞争力的科研优势。
近年来,通过将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与国家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张群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1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山东大学彭实戈院士牵头,组织10多位院士专家参与的中科院a类咨询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重点研究课题子课题,以第一作者撰写的报告成果被《中国证券报》专题转载报道;作为学界项目负责人,与中泰证券共同主持全国股转系统研究课题,助力新三板高科技企业估值体系建设。
在深耕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预警体系这一研究领域的同时,张群姿鼓励团队成员围绕“国家需求”这一基本点,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团队科研成绩,积极探索、丰富科研分支。团队成员、“95后”博士后耿春晓是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管理学博士。今年2月份,她正式加入张群姿的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法与金融、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主体行为。前段时间,她的论文在国际顶级金融学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上发表。4月份,张群姿的博士研究生王远志申报的“数字技术驱动的多维度金融风险度量和定价”项目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
“张老师的团队具有成员年轻化、管理扁平化的特点,是我一直向往的团队。”耿春晓介绍,团队会通过定期组会的方式,沟通项目进展、遇到的问题。会上,各个领域的专家集思广益,协同共创,既促进了成员内在动力的提升,也推动团队快速产出科研成果,实现高效科研。
党建引领科教融合路,创新实践海归教师报国新路径
经济学院是山东大学较早开展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教师队伍中,“海归”人才的数量占了近三分之一。人才引进来之后,如何有效“育才”,激发海归人才的爱国情感、报国热情呢?
张群姿充分发挥海归党支部的作用,创新打造“海归教师话成长”“百家名企行”“红色足迹”等特色主题党日系列活动。通过分享党的历史上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先贤们的留学经历、先进事迹,畅谈海归党员们自己的留学经历、心得体会,走访莱芜战役纪念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唤醒海归党员的报国之志。
同时,基于在与本科生、研究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的过程中了解到的学生的需求,打造“海归教师助成长”系列活动,将学生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为132名学生提供国内保研、出国咨询等服务。此外,为充分发挥海归教师党支部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育人优势,推动“双带引领、五维共进”的经济类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走深走实,支部推出了“了解中国”双语思政课。支部海归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从ah股溢价、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电动车发展与转变、大运河的社会经济地位、跨国技术许可与国有企业私有化等不同领域、不同时点、不同角度的主题出发,共同向海内外同学们传递经济学科的魅力与中国经济的强音。同时,为给海归党员提供更多报国路径,张群姿还积极带领支部成员主持或参与制作并上线中英文双语《公司金融》等四门慕课课程。其间,张群姿主持的《公司金融》慕课课程视频上线近一年以来平台总展现量已近6.5万次,阅读量近2万次,课程参与人数3464人。
“一系列党建活动的开展,既为年轻海归教师展示了切实可行的成长路线,也能够在科研、教学的各个环节起到‘提前亮’的作用,避免年轻教师走弯路。”在海归党支部成员、经济学院副教授姜明明看来,身为支部带头人,张群姿视野开阔、见微知著、德才兼备,有智慧、有深度、有魅力,在团队建设、支部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群姿指出“今年是薛暮桥诞辰120周年,薛暮桥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终生立足中国实际,服务中国社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用其光辉的一生很好的书写了使命答卷。作为海归教师,更应该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发扬薛暮桥精神,心系‘家国事’,肩抗‘国家责’,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在她的带领下,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海归教师党支部深入践行“教育报国”初心和“立德树人”的使命,并一步步成长为山东大学“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作为中国共产党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党代表,张群姿说:“我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主责主业,注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在工作中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参与科研创新,推动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科研工作要走出学校大门、走向国际,党建工作更不能闭门造车。2023年,依托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山东大学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同发起设立“党建引领·科教融合——中国金融湖畔论坛”。论坛组织成员由21所高校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张群姿介绍,设立湖畔论坛,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党建引领,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金融人才。
而今,“80后”副院长张群姿身担教学、科研、行政、党建等多个重任,肩上的单子重了,但她的脚步并未放缓。她说:“未来,最主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带好学生,讲好课,做好科研,以此回报山大,报效祖国。”(王一晗、马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