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一抢而空”。高校微专业为何如此受欢迎?-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名额一抢而空”。高校微专业为何如此受欢迎?-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 媒体聚焦 > 正文

“名额一抢而空”。高校微专业为何如此受欢迎?

发布时间:2024-09-27 08:42:09 发布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作者:

来自江西省吉安市的张女士是一名在电子行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她报名了井冈山大学开设的pcb也就是电路板微专业进行学习。

张女士:这个微专业不仅涵盖了pcb设计、制造、测试等基础知识,而且课程安排得很灵活,既有线上视频课程,也有线下实操课程,方便我们上班族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安排进行学习。但课程时间较短,学习节奏较快,有时候会觉得压力较大。

微专业虽然被冠以“专业”之名,但在学信网等官方学位网站上却无备注信息,属于非学历教育,并不授予学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如今部分高校传统专业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微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可以说,微专业是国内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储朝晖:原来学校的专业设置,把学习过于狭窄地进行分割,你只能学习你这个专业的课程,你这个不是这个专业的就没有这个课程安排。微专业是在这种基础上出现的,有些学生他有这个兴趣,有些可能不在学校里了走进社会了,他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还有欠缺,然后通过微专业学习作为一个补充。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高校开设的微专业,特点包括学科交叉、职业导向、前沿领域、灵活自由等等。比如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教育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再通过专业培训等,能取得国家自然教育师资格,从事自然保护地、城乡绿色空间的自然教育工作。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杨明介绍,目前学校开设了航空超精密加工、多元智能、身心健康与维护、北斗新时空技术与应用等50多门微专业。其中健康与维护、老年与慢性病照护等微专业,因为贴近生活受到社会人士的欢迎。而在校生也可以选择本专业之外的微专业,通过学科交叉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明:如果说我是一个学文科的或者学医科的,我在我的工作中我要用到ai方面的知识,我可能就需要去进行学科交叉。这时候有一个人工智能方向的微专业,就可以通过这几门课很短的时间就掌握这样的一个技能,把它跟我本专业结合起来,提高利用现代技术解决本身专业的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高校开设的微专业中,人工智能相关的微专业就占据了相当比例。浙江传媒学院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王翎子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他们开始探索技术和新闻生产的边界,因此开设了“人工智能 新闻”微专业,今年已经面向全校招生。

王翎子:微专业就是小的比较灵活的专业,可以理解为是类似一种辅修,就是它会有一个小的课程群,集中把你往某一个方面去做培养。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指出,微专业火热的同时,其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目前,微专业的标准化和质量监控还不够成熟,其权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张端鸿:有些高校的传统专业在精简瘦身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微专业。授课教师还是那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也没有实质性的创新点,只是在课程门数和课程内容上做了精简,授课形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因此,有些学者将微专业称为“瘦身后的线上讲授课”,这些异化风险必须警惕和控制。

微专业如何走得更远,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储朝晖认为,高校开设微专业,需要做好长远规划、进行充足的市场调研,课程设置也必须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能。

储朝晖:高校设置微专业不能够主观臆断,不能一时兴起,而是要有客观依据。当然开设微专业也得要有自己的质量,有自己的品质才能够长久。

除了专业设置需要符合实际需求,专家认为高校开设微专业还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因地制宜”。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

熊丙奇: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它的具体的专业的设置也不同。应该通过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作用,来构思我该打造怎样的有特色的微专业、这些微专业应该有哪些课程体系等等。而且高校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这种方式,包括组建适合微专业的师资队伍。

张端鸿认为,随着各行各业对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领域和行业涌现微专业。部分传统专业在升级更新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选择“传统专业升级更新 微专业建设”的模式,因此需要尽快完善高校微专业的质量标准。

张端鸿:行业企业应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来,以确保微专业的设计与需求紧密对接。随着微专业越来越普及化,其质量控制和认证机制也变得更加重要,相关的质量标准也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