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老年人脑健康困扰有哪些?影响老年人脑健康的风险因素有什么?老年人如何“保养”好大脑……一系列老年人脑健康问题都在山东大学老年大学“运康课堂”中得到解答。在第40个教师节和中秋节来临之际,银发学员们在欢声笑语中齐聚一堂,进行脑健康评估,学习练习大脑“保养”方法,免费领取内含“12周脑训练计划”“健脑游戏卡牌”“线上教学课程”等项目的“脑健康包”,一学一练、一动一笑,绘制出一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动画卷。
今年三月,山东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国家老年大学分校,这不仅是对山大长期致力于老年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积极服务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部署高校老年教育事业改革的有力响应。
自成立以来,山东大学老年大学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丰富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活动组织,着力打造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生态,不断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优越条件。
“学”字当头
精心打造数字化平台课程
瞄准提升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山东大学乘数智化之势,探寻老年大学建设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最佳结合点,采取线上平台学习与线下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扩大老年教育优质资源供给。
在共享国家老年大学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山东大学整合线上资源,遴选并开发了首批涵盖“德学康乐为”五大类的百余门数字化精品课程。
“课程以‘厚德修身’‘终身学习’‘主动健康’‘乐享生活’‘积极作为’为主题,内容涵盖公民修养、文化科学、数字技术、饮食运动、康复疗养、歌舞戏画、退休生涯规划等,配以专业化、年轻化、信息化专职中青年师资队伍,以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现代化‘三位一体’,满足老年学员多层次、个性化学习需求。”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姜文丽介绍。
山东大学充分发挥“文史见长”优势,以特色化、品牌化的教学内容建设,利用好校内学术研究成果与馆藏资源,悉心打造以《儒学概论》《佛学概论》《论语概论》导读等内容组成的《国学》专业精品微课程。其推出的《写意花鸟画之虾的画法》微课程曾在全国性评选活动中获多项荣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教育数字化变革,降低老年人获取和利用教育资源的“准入门槛”,助其适应数字化教育要求,培养数字化学习习惯,成为老有所学、终身学习的“关键一招”。
为此,学校精心优化信息化平台服务,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进平台、网站一体化建设,对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进行适老化改造:明晰学习路径,简化网站界面与操作流程,学员可以轻松浏览课程目录,按需学习;便捷登录方式,同步校内账号,减轻记忆负担;提供学情分析,实时呈现学习进度,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开放电脑手机双通道,随时随地开启学习之旅……一系列平台设计,提供了全流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让线上教育灵便可及,帮助老年学员加速实现“数字蝶变”。
“乐”字打底
实践课堂为生活添色
“刚才我做的遮阳草帽,彻底解放了我的双手,出门买菜、拎东西都很方便!真是太实用了!”在山东大学老年大学举办的草帽diy手作课堂上,一位老同志笑着说。
该类“手作课堂”是山东大学老年大学实践体验课的六大教学板块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组织集中学习、强化思想引领的“弘德课堂”,手把手教授智能出行、预约就医的“数智课堂”,定期举办健康讲堂、义诊活动的“康养课堂”,开设合唱、京剧等课程的“颐情课堂”,开设柔力球、太极拳等课程的“运康课堂”。
这些实践课堂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注重实操训练,让每位学员得到充分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优化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整合本地化优质资源,使课程内容和课外活动更贴近生活,充分满足老年学员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让老年大学成为以课怡情、以学养老的“美好园地”。
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公益讲座中,学校邀请医学专家结合临床经验,通俗地讲解人体骨骼结构、科学运动、损伤预防等专业知识,指导学员练习康复训练动作,并现场义诊;“五一”手工坊活动中,老同志们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制作纽扣画,精挑细选、裁剪粘合,顺利完成一幅幅风格迥异、别出心裁的纽扣创意画。
在这里,老同志们齐聚一堂,借由制作练习,强身健体、协调手脑、活跃思维,感受创作喜悦,丰富精神世界;通过操作智能软件,掌握数字化技能,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生活质量;在相互交流学习中,扩大“朋友圈”,增进同事友谊,为退休生活提色增亮。
“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是山东大学老年大学建设肩负的使命责任。”山东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郭举修说道。
“为”字守心
思政引领镀银龄新辉
庄严的国歌声中,山东大学的老党员们面带自豪、笑容振奋,佩戴着金辉闪耀的纪念章,怀抱着馥郁芬芳的鲜花,在党旗前合影留念。这是今年“七一”前夕山东大学举行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的现场瞬间。
该仪式是“弘德课堂”的课程形式之一。山东大学创新完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设立“弘德课堂”,将思政教育纳入老年教育的关键环节和必要内容。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等多元化课程活动,唤醒红色记忆、强化思想引领、培育积极老龄观,激励老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勇于奉献作为,在安度幸福晚年的同时释放桑榆力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山东大学,愿意继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的学员不在少数。以党纪学习教育为主题的“弘德课堂”上,作为1979年党中央从全国抽调的3000名赴藏干部之一的老党员李光合,回顾分享了数十年的在党岁月和从教经历,坚定表示许身报国之志不减当年,期待发挥余热、再建新功。“我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党组织培养帮助的结果。我时刻铭记党的恩情,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坚决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中国共产党员,希望为党、国家和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李光合说道。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满足老年人“价值创造”“自我实现”的需求、助推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中实现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提质升级的应有之义,也是山东大学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此前,立足高校离退休教师、干部、党员等银龄人才资源优势,山东大学积极推进支援西部计划,三年以来选派银龄教师三批次31人次。老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有所为的精神,在开展课堂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课题研究、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海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对口受援高校带来新气象。
如今,山东大学老年大学的成立为银龄教师队伍建设增添思政引领的“引擎”,插上制度保障的“双翼”,创造更优质的工作机会与条件,鼓舞指导更多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继续投身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汇聚扩大银龄人才资源,深度激活老年教育的社会价值。
“离退休老同志既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国家进步的贡献者。”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伟说道,“我们将深入挖掘高校老年人才的独特优势,激发创新潜力,探索社会服务的新途径,让高校银发人才充分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乐享银龄生活。”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山东大学将积极探索,努力打造组织体系更完善、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形式更灵活、教学管理更规范、发展模式再创新的老年教育阵地,为老年群体构筑以学求乐的精神家园,让老有所为落地开花,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贡献山大力量。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原 通讯员 车慧卿 贾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