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推动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山大声音opinions

当前位置: 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 山大声音 > 正文

推动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

——访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
发布时间:2021-01-30 21:08:56 发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亟须促进黄河流域各省区的产业转型。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

  确立产业转型目标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产业转型的目标愿景是什么?

  余东华: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产业转型的目标定位应体现于多方面。比如,产业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清洁安全、高效集约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绿色发展方式基本建立,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国家级产业循环经济示范点和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此外,还应体现在到2035年,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完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新兴生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生态显著优化,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绿色生态品牌、绿色产业品牌及绿色制度品牌,建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强、生态美、群众富。

  遵循产业转型基本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转型,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余东华:确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产业转型的基本原则,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总体思路。

  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两山”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培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二是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协调好工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根据要素禀赋、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治理和发展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方针,优先发展节水型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协调互动。科学确立各地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点,推进黄河流域地区差异化协同发展。

  三是质量导向,共享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正确把握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发展理念、路径、目标全方位转变。加强产业协作和产业互补,积极推进黄河流域产业、市场和基础建设一体化。建构特色化、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提升和展示黄河文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业。

  四是健全机制,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和方向的合作与协同机制,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富有特色优势、鼓励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圈,构建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协调机制。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资源自由流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加快黄河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融合发展,特色引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真正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深化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促进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发展,增强错位、联动和差异化发展能力,培育以技术、文化、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全方位推进产业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报》: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推进黄河流域的产业转型,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余东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产业转型的方向问题需要科学谋划。根据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应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进行提升和改造的过程。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慧城市等智能化时代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适应新时代、创造新模式、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生态化转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保护和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走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高新化转型。高端化是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跃居产业链高端;新型化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的高新化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

  四是融合化转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等新型业态,推动企业通过产业融合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五是国际化转型。通过全方位扩大开放,吸引国际要素,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加快资本、技术等要素引进来的同时,要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增加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直接经贸交流与合作。

  记者 张清俐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