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各文科教指委、各高校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新文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持续改革创新。未来,新文科建设应围绕“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目标,朝着研究更深、专业更优、课程更好、模式更新的方向不断深入推进。
[关键词]新文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支持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教育部启动新文科建设,在2019年4月设立新文科建设工作组。近两年来,工作组会同各文科教指委、相关高校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加强研究,凝聚共识,新文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工作组示范引领。工作组专家率先围绕新文科的新理念、新内涵、新目标、新任务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发出声音,先后组织新文科建设研讨会、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峰论坛、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带动教指委和高校开展新文科建设研究探讨,组织一批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教指委全面推进。各文科教指委积极作为,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研讨活动,推动文科建设理念更新和目标确立。2018年,经济和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席会聚焦“新时代新文科新经管”,对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拔尖经管人才培养进行研讨部署。2019年,美术学教指委提出回应时代新需求、涵融时代新内涵的新艺科理念,财政学教指委专题研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和建设重点,民族学教指委召开民族学新文科建设研讨会。2020年,戏剧与影视教指委、阿拉伯语分委员会、俄语分委员会、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等分别召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改革研讨会。
各高校积极探讨。两年来,不少高校积极行动,呈现出新文科建设研讨热度密度双提高态势。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举办新法学、新教法:新时代创新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研讨会。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主办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山东大学举办新文科建设:从理念到行动高峰论坛。2020年,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等分别召开新文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经过研究交流,新文科建设认识逐步深入,现已形成如下共识:深化意义认识。新文科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是文科融合发展的需要。厘清建设内涵。新文科建设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适应服务转向超前引领,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要突破传统思维范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途径,促进文科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阐明建设遵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文科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尊重规律、立足国情、守正创新、分类推进”的原则。明确建设任务。明确总体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打造质量文化。
知行合一,改革实践,新文科建设迈出探索步伐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文科教育大计,贵在思想引领,重在改革实践。多所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上采取新举措,迈出新步伐,初步形成了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
注重顶层设计。2019年10月,山东大学发布国内首个《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1)》,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路径,在建设新专业(方向)、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上发力,推动学校新文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优化专业设置。一方面,部分高校纷纷探索设置新文科专业;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积极推进已有文科专业的优化改造。
创新培养模式。不少高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例如,南开大学用四新目标、四新理念、四向融通、四抓举措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推出明德、明理书院,推进文理交叉人才培养。
推进课程建设。部分高校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结合课程思政要求,推进课程改造升级。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建设100门面向新理论、新技术、新需求的前沿课程和交叉课程;山东大学建设一批体验式课程和新文科特色课程。
带动通识教育。部分高校积极以新文科理念带动通识教育发展。例如,北京大学以新文科理念全面推进通识教育建设;山东大学用新文科理念指导通识教育2.0改造;四川大学基于新文科推出文科大师领衔的系列通识核心课程;中国传媒大学通过光明影院、大讲堂、数字中国文化等项目打造人文素质建设新平台。
新建实验平台。部分高校适应新文科建设需要,打造文科研究与实践平台。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数字清史、数据法学、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新文科主题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建设融媒体运行中心,推进ai虚拟主播和情感计算;山东财经大学建设新商科实验室等。
明确目标,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开启崭新篇章
2020年11月,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的新阶段,建设之路前景广阔而又任重道远。
明确建设目标。要充分认识“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着力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主性和自豪感。要在研究交流中不断深入认识目标任务,把握新文科建设改革的正确方向。
持续深化研究。要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项目实施带动改革实践,打造一批体现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的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中国案例。有条件的院校可设立新文科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助推新文科研究走深走实。
促进专业优化。加快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强文科专业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文科专业和优势特色方向或微专业,形成系统的新文科专业体系。以新文科引领一流专业建设,推进文史哲经“强基计划”和“拔尖基地”建设,打造文科拔尖学生培养高地,支撑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建设。
着力建好课程。以“双万计划”为契机,打造一批新文科金课。抓好新文科教材建设,推进“马工程”教材建设使用,支持中国特色教材编辑出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新文科理念新增和提升一批通识教育课程,充分体现融合化时代性特征,彰显文科独特育人功能。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引领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模式创新。各类高校可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以更加广泛灵活的人文学科融合、人文社科融合及文理、文工、文医、文农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打破学校壁垒,以更加密切的校际合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打破地域壁垒,以更加广泛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助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樊丽明:山东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