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新时代】以深入调查研究助推主题教育提升实效-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平语新时代】以深入调查研究助推主题教育提升实效-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山大声音opinions

当前位置: 五张牌斗牛牛下载 > 山大声音 > 正文

【平语新时代】以深入调查研究助推主题教育提升实效

发布时间:2023-06-06 08:36:34 发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调查研究,要从深化认识、解决问题、制度建设入手,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提升调查研究的实效性,推进调查研究常态化长效化,以深入调查研究助推主题教育提升实效,从而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深化认识为基础,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调查研究的效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调查研究,并将做好调查研究上升到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高度,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正是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才搞清楚了“革谁的命”“谁来革命”等基本问题,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情况十分特殊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毛泽东同志曾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搞调查研究,每天谈一个部门,先后找了34个部门的同志,在此基础上形成《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要求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为克服当时的困难局面、制定出正确的调整方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强调“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正是有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调查研究,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才得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渐次展开和顺利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强调“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并将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全面应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使调查研究不仅成为一种工作方法,同时还成为一种工作制度和惯例,从而为解决许多难题、办成许多大事提供了有效抓手。

  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风生水起、高歌猛进;什么时候轻视或忽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重创、步履维艰。要充分认识做好调查研究的历史底蕴和价值意蕴,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丢弃这个干事创业的“传家宝”,积极营造崇尚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使大兴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升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导向牵引调查研究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调查研究,非但行而无果,反而会增加基层负担,这无异于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以预料的因素空前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棘手问题更加严峻复杂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更加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寻求破题之策、解围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此,要增强调查研究的问题意识,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聚焦这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的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抽丝剥茧找准问题症结,进而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对于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变“一调了之”为“一解到底”,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拿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解题之招,而不是提出大而化之、空洞抽象的对策建议,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收手。总而言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调查研究,就是要以“问题链”为主线设计调研方案、组织调研实践、提出调研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见到实效,避免陷入“为调研而调研”的“窠臼”,使调查研究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表现在形式上、呈现在报告上,从而真正把调查研究的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效。

以健全机制为保障,推进调查研究常态化长效化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调查研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唯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将调查研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才能避免调查研究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实现这项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

  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正式确立起来。此后,党的调查研究制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渐成体系,进而为调查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健全完善、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调查研究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一是建立健全重要决策调查研究论证机制。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切实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二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组织实施机制,加强统筹安排,构建集“调查、研究、决策、执行、评估、监督、完善”于一体的全流程闭环式组织管理机制,制定各环节的实施细则,确保调查研究不当“秀场”、不走“过场”。三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原则要求等,将领导干部调研状况纳入其日常考核管理,督促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群众、蹲点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资源保障机制,从人员配备、时间安排、经费支持、技术支撑等方面为调查研究提供全方位保障。

  (作者李磊,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党支部副书记)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