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每日新闻》
中国梦我的梦:阿尔法磁谱仪上的山东造
齐鲁网4月10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每日新闻》报道,从今天起齐鲁频道《每日新闻》每天将推出系列报道“中国梦 我的梦”,讲述那些正在梦想舞台上奋力前行的人们追梦的脚步以及他们的家国梦。
前不久,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项目历时18年之后,首次公布在暗物质方面发现重大突破,而在试验中,来自山东大学的程林教授带领团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阿尔法磁谱仪(ams)位于国际空间站的外部,距离地表约400公里的观测点,是安置于太空中的精密粒子探测装置。历时近18年,耗资21亿美元,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计划之一。
据程林介绍,山大团队测试到了40万个正离子,来自四面八方,初步揭示了暗物质的存在的迹象,这是ams项目取得的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山东大学于2004年3月开始参加ams项目,针对ams在面向太阳时外部温度远高于内部温度无法自然散热、背阳时外部温度过低可致内部元件损毁的温度环境,提出了一种利用周期性大温差变化和大热容介质传热动态特征保持探测器温度平衡的新方法。程林教授带领团队设计完成了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粒子探测装置阿尔法磁谱仪的热系统,解决了太空粒子探测的关键工程问题。
阿尔法磁谱仪的热系统在太空中会面临“冰火两重天”,因此团队成员首先通过一个热水壶小实验让记者直观了解了热材料的特点。据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u副教授辛公明介绍,ams极端热环境低温则可至-90℃、高温可至 230℃,因此热控等于给阿尔法磁谱仪装上了“空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凭借整个团队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使得ams在人类研究暗物质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程林教授表示,目前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间,我们的物理学家肯定会带个我们更多的惊喜,而我们也会经受更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