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4月2日,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至,各大高校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生命教育课”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参观殡仪馆、旁观遗体火化……相关课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敬畏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
【解说】作为中国较早一批开展“死亡教育课”的高校,山东大学已经连续开课14年。早在2006年,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王云岭发现有的学生对遗体解剖感到恐惧、焦虑,有的学生忌讳谈论死亡,这些都源于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死观。而后,山东大学每年秋季学期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专业选修课,名为“谈死”,实为“论生”。
【同期】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王云岭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面对的是病人。我们说中国传统的医学伦理教人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实际上这里面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感,如何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病人生命的敬畏,这一点我认为通过死亡教育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解说】王云岭说,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公开讨论死亡话题,如尊严死亡、安宁疗护、安乐死等。考虑到只开展理论教育,学生难以产生深刻感受,他还带领学生到殡仪馆参观完整的殡葬流程。让学生站在生命终点重新反思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同期】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王云岭.,
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死亡应对能力的影响更加持久。在学了这个课程之后,他就觉得可以公开的在阳光下与自己的朋友、亲人来讨论这个问题,当学生能够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从生死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生已经达到了死亡脱敏的状态,死亡脱敏的意思就是说,不再把死亡这个次词视为忌讳。
【解说】选修“死亡教育课”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欧阳,在结束该课程后,她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说,作为医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难免要面对生命的离去,如果不能正确看待死亡,就无法坦然地从事这份职业。
【同期】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学生 欧阳
作为一名医学生,以后肯定是要在医院工作的。在医院对待病人,对待每一位病人的时候,都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救治他们,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工作,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
【解说】与欧阳来自同一专业的刘瑶,每当她在网上刷到一些年轻人自杀或因矛盾冲突伤害他人的社会新闻,就感到惋惜和痛心。
【同期】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学生 刘瑶
当我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的时候,我首先会觉得很惋惜,很痛心吧。我觉得他们可能没有正确认识死亡,所以在处理生与死之间关系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走进一些误区,因为他们不能够正确理解死亡,所以他们不能体会到生的可贵,以及活着的意义。
【解说】王云岭认为,虽然中国约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但对比国内高校整体发展规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这样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中国开展死亡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引导公众摆脱固有观念,正视死亡,同时认识和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杨飞 济南报道
责任编辑: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