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4月24日讯 昨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以节日的形式,让人们向健康、高尚、纯粹的生活方式回归,向那些为人类开拓了自由、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伟人致敬。昨晚,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闪电会客厅》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作协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杨东篱,济南新华书店营销部主任、济南新华书店 “闫讲读书会”主讲人闫龙,一起畅聊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杨东篱来说,跟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养成主要得益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的时代背景。就家庭环境来说,父母都很喜欢读书,有着很规律的阅读习惯。就时代背景来说,杨东篱所处的年龄段,小时候很难买到现在孩子唾手可得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家里有什么就玩什么,家里由于父母职业的缘故就是书多,举目可及、触手可及的都是书。
对于闫龙来说,和书结缘最早是喜欢背诗,后来通过古诗词认识历史人物,慢慢就开始读历史文学类的书籍;后来又在俄罗斯留学,读书氛围一直有;再后来来到书店工作,又有得天独厚的阅读环境。
杨东篱从人文情怀、独立思考、自由创造三方面来给大家讲解了读书带给人的收获。闫龙认为,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情操。
昨天,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数字化阅读成为关键。
杨东篱认为,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的阅读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阅读纸质版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书籍内容,也更容易产生深度思考。不过,数字阅读也有自己的特点,它可能在把握内容上要更碎片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也更平面化,但它会更有助于在书籍的各种内容要素间产生感性的联系,激发阅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直觉感悟,有助于禅宗顿悟的发生,会产生很多点评式的灵感。在某种意义上,数字阅读重塑了中国古典的诗性阅读方式。
闫龙是“闫讲读书会”主讲人,在过去的183期读书会中,就有孩子因为他的读书会喜欢上读书,并且是坚持下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对于碎片化阅读时代,如何培养阅读习惯?杨东篱认为,如何培养阅读习惯跟使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当今的时代有许多称谓,碎片化时代、加速时代、数字化时代等,无论哪种称谓都体现出这个时代对阅读在大块时间上的分割。时代是不可逆的,因此,传统的阅读方法是受冲击的,尤其是那种逐字逐句阅读的方法。他认为,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还是采用先宏观浏览对内容主题有大概的了解,再回看细节的方法较好,这样即使对一本书的阅读在时间上碎片化会遗忘某些细节,但因为对主题和内容都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些遗忘的细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记起,即使记不起,至少也不影响对书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要在碎片化时代培养阅读习惯,就要养成对书籍内容迅速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在海量阅读中培养,无时无刻不阅读。手机的便携式阅读,培养了对文字通过本能即可理解的能力。
闫龙认为要广泛涉猎,考察追问,认真思索,在踏实践行中培养阅读习惯。
当天,两位嘉宾也给青少年和成年人推荐了几本书。杨东篱推荐了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中国人文学术的鼻祖,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分类细致,通俗易懂;《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去年刚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史学权威专家写给青少年的通俗通史读物,涵盖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有着深刻的思想视角,视野开阔,文字精练通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荷马史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梭罗的《瓦尔登湖》、泰戈尔的《飞鸟集》,这些经典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会让人深刻感受人性在各个方面的极致状态,领略到人类极致深度的思想和精神在感性层面最优美最有境界的表达。《苏菲的世界》,由挪威哲学教师贾德以少女苏菲的视角写作的西方哲学史,是全世界阅读哲学首选的入门书籍。闫龙推荐了《中国字,中国人》 《翦商》 《激荡四十年》。
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多花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会让人生之路变得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