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由精神的、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开放体系,对于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语言经济学研究应该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就是三四十年来的事情。就目前而言,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主线大体分为三条:一是人力资本理论下的语言与经济关系研究,例如语言与收入关系的研究;二是经济学语言的修辞分析,也就是说,经济研究中经济学语言的运用本身也有一个经济学问题;三是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语言的结构、现象及相关的语言问题。其中,第一条主线是人力资本理论在语言与经济变量相关联问题中的应用,即把语言看做一种技能或资本加以分析研究。后两条主线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理论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朝着语言领域自然延伸的结果。
尽管语言经济学目前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这一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广泛。例如,最早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的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是在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语言具有成本、收益、效用和价值等经济属性;北美、北欧的语言经济学研究(以breton、chiswick、grin等人为代表)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探讨语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ccloskey从修辞的角度对经济学语言进行了反思;而rubinstein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分析语言本身及其生成演化问题。因此,宽泛地说,语言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领域)。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来考虑。在理论层次上,语言经济学可以研究经济学与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交叉与融合,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语言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等,研究语言及言语行为对经济行为影响和作用的机理。经济学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和语言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也应属于此分类。在应用层次上,语言经济学着重研究语言经济学理论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指导、实践及应用,研究解决社会现实中由语言问题引发的种种经济或社会问题,如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语言与经济发展等。此外,语言文字改革和推广的成本—收益分析等也是语言经济学在应用层面上的研究对象。
grin强调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包括前提假设和论证过程。国内有学者提及了几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这些都过于笼统。对于经济学的其他研究方法,语言经济学可以尽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如归纳和演绎、历史分析、动态—静态分析、制度分析、宏观—微观分析、演化分析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又如数理分析、个案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心理分析等具体的技术方法。此外,语言经济学还应考虑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即基本方法论。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考虑研究对象的哲学思考,例如,如何认识语言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如何看待语言经济学中的主体、客体等,这有助于经济学家选择和提出正确合理的理论假设,进而指导语言经济学的发展。
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
在综合语言经济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论证语言的经济性质之后,我曾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即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官方)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社会)语言是一种制度。从个体出发,语言附着在人体上表现为一种人力资本;上升到国家或地区层面,语言的选取或确定变成了一种政府行为,它因而具有了公共产品的性质;扩展到整个社会,语言规范着人们的言说行为,体现出一种制度属性。这三个命题基本上囊括了目前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所有范畴,从另一种意义讲,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设。它们为语言经济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支撑框架。
在这三个命题中,围绕“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研究已经是语言经济学中非常成熟的一个领域。作为人力资本,语言与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无论是对语言与经济行为、还是对语言与劳动收入等主题的研究,都可以归结到语言人力资本这个问题上来。关于“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语言经济学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已有研究主要是从语言的经济价值和语言学习的角度进行的,并没有考虑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而从语言公共产品的角度入手,将丰富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经济学研究,因为作为公共产品,语言本身就可以直接影响到语言政策的选择与制定。至于“语言是一种制度”,虽然围绕它的研究暂时还比较少,但它是制度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都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因为语言不仅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还影响着其他制度安排的效率。这为语言经济学的后继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因此,语言经济学的后续研究大体上可以以这三个命题为支撑,或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或是围绕着它们而展开。
语言经济学的跨学科取向
语言经济学横跨了经济学、语言学、(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并为这些相关学科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新的分析方法。从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上看,它和(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乃至制度经济学的关系尤为紧密。但由于各学科的取向不同,语言经济学又必定不同于这些学科。
语言经济学和(语言)哲学都关注语言,语言哲学的中心命题之一就是探究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哲学家通过理解语言来理解世界,关注的是概念思辨,可以为语言经济学提供一定的哲学基础或方法论的指导,经济学家也可以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证实或证伪某些哲学方法论。对于某些特定问题,语言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是沿着各自的思维方式展开的,经济学家对语言问题的分析也极有可能拓宽(语言)哲学的研究思路。
社会语言学是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它既从社会研究语言,又从语言研究社会。早期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关注语言与经济行为、语言与民族、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以及多语言社会的经济等问题。这与社会语言学的工作非常相像,二者往往混合交织在一起。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针对于经济学本身。语言经济学可以在借鉴社会语言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为社会语言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也可以带来新的分析工具,与社会语言学形成互补和协作关系;社会语言学对语言与社会、文化、政治之间关系的研究,则为揭示社会语言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帮助。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是除其自身之外所有人类制度的承载物,换句话说,语言是一种“元制度”。有了语言这种元制度,人类社会中其他的习俗、惯例、规范和制度等才成为可能。从这个层面上说,语言应该是制度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两个学科都少有对语言这种制度的专门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因此,探究语言的制度属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语言经济学如果能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从语言的制度性质入手,探究语言与其他制度的内在联系,而制度经济学如果能从分析语言的过程中找到新的理论突破点,这对两个学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综上,可以预见,语言经济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但最后需要指出:我们承认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有时不能盲目地把经济学的一些模型应用到某些语言问题上,特别是当某些抽象的概念或术语本身就带有模糊性的时候。比如,不能将经济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强加到语言中的某些需要定性分析的情感、心理等特征上来。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由精神的、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开放体系,对于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语言经济学研究应该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