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高校和社科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强大力量,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不断彰显高校与社科界的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深刻把握三中全会精神实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高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会议精神,引起热烈反响。
7月18日晚,北京大学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党委常委会。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广大师生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深刻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总目标等重要内容,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具有重大意义。
“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忠诚、学出责任、学出使命,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强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表示,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广阔前景,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改革依然是我们战胜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全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六条原则。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安排。
7月19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表示,《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国家发展的深思熟虑和战略规划,既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决定》不仅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认为,《决定》擘画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坚强决心,立意高远,催人奋进。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必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
多位高校负责人表示,全会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化改革、更好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新部署、新要求,将改革创新精神和干事创业的劲头贯穿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表示,健全高校人才成长和科研成果多元评价的长效机制,要鼓励基础研究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在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聚力加强组织科研,积极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努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广东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广东教育系统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到位,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进实施教育强省建设“八大工程”、“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以教育改革新成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教力量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河海大学)研究员黄永春认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备的统筹规划体系,完善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凸显科技引领,聚焦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推动科创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产创融合。
“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令我们深受鼓舞、充满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表示,西北师范大学将紧紧把握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历史机遇,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使命,以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师资与各类人才。
高校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作为艺术设计院校的一线教师,我们应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科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不断提升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用艺术设计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孙磊学习全会精神后深有感触地说。
坚持创新 敢于担当
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更需要高校与社科界勇担使命、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键节点,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系统战略谋划。”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黄晓春认为,《决定》总结宝贵经验、回应社会期待,在社会领域改革创新上提出了重要思路。改革举措涉及多个领域,从不同维度推动当代中国社会领域的关键制度建设,更好促进社会团结、达成社会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实践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甄良表示,学校将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在突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同时,学校坚决扛牢“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初心使命,提高科技创新能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表示,《决定》为当前办学治校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内涵式发展,努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表示,学校及时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广泛传达全会精神;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推进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打造工会干部与职工教育培训“金课”;加强研究阐释全会精神,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教育科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郑小强认为,学院应持续深化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不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领域出新招、闯新路、攀新高,努力建设具有油气经济管理特色的研究教学型学院。榆林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柱介绍,榆林学院将持续深化“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科学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路径,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加快应用型大学转型,推动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本报记者段丹洁、班晓悦、查建国、陈炼、李永杰、张清俐、赵徐州、王广禄、吴楠、陆航、明海英、朱羿、孙美娟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