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延迟退休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后,始终备受关注。“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为何势在必行?
延迟退休即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指国家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制度。
·2008年11月,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正式将延迟退休纳入实施议程,并确立了“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截至2021年9月,北京、湖南、江西等21个省份已完成意见征求工作。
·2024年7月15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2024年9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推进延迟退休改革的重要背景,是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阶段。人口老龄化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可见,人口老龄化已成基本国情。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势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人口高质量背景下,迫切需要进一步释放社会的劳动要素资源潜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整个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一个更加适宜的水平。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这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确定的,之后一直没有较大的调整或改变。
但与70多年前的情况相比,当前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人口结构及劳动力供求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王忠武教授表示,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循序渐进、人尽其才
举例:
1.想早一些退休的职工,在满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等条件下,可选择弹性提前退休。
2.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年人,也不用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可根据能力匹配原则,选择继续工作,发挥更大价值。
总之,个人可在几个年龄节点选择,按照“弹性”原则,对自愿延退的人可给予激励系数,适当提高养老金水平。
→更广泛的灵活就业范畴
在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对于达到甚至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群体而言,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及高强度的通勤要求已不再适用。因此,应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工作安排。
举例:
1.允许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兼职而非全职工作。
2.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在家远程办公,减少不必要的通勤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3.根据不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合理调整薪酬结构。
采取灵活的就业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专业价值与社会贡献,也体现了对个体差异与需求的尊重。
王忠武称,“自愿、弹性”原则避免了‘一刀切’,劳动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做出符合个人意愿的最优选择。”
公众不仅关心延迟退休改革本身,与之相关的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也备受关注。
→网友:延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就业的难度吗?
公共政策调整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对社会的冲击和波动越小越好,延迟退休也不例外。渐进式推进,意味着短期内向社会释放的劳动力规模不会太大,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总体是有限的。
对于青年就业岗位,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的增量而非存量来提供。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等就业。王忠武表示,年轻人和大龄劳动者青睐的行业有交叉,但重叠度并不高,并不是绝对因素。
→网友:养老金会变少吗?
参保人员在劳动年龄段履行缴费义务,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是有利于个人的。延迟退休,继续工作、持续缴费,将会增加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此外,工作期延长了,会增加个人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
→网友:未来自己能什么时候退休?
针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未来退休时间问题,特别是某些自媒体关于“90后无论男女必将65周岁以后退休”的预测,缺乏严谨的数据支撑,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测算的模型有很多种,但只有在明确政策方向后,才能基于实际情况,做出更为合理的预期与规划。在此之前,任何过早的猜测与推测,都缺乏实际意义与参考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退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